物流知识

我国物流成本管理的发展情况

发布时间:2024-11-22

​我国的物流管理起步较晚。1979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后,第一次把“物流”这个槪念引入到国内。

我国的物流管理起步较晚。1979年,中国物资经济学会代表团参加在日本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物流会议后,第一次把“物流”这个槪念引入到国内。

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流通领域计划经济的色彩浓厚,企业对效益不够关注,对物流更不重视。因此,对物流成本的认识只是停留在概念认识层次,谈不上对物流成本的研究,更谈不上从思想上、组织上重视物流成本管理。90年代初,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业态多样化导致流通利润下降,商业系统开始重视物流,特别是开始重视连锁经营与物流配送的相互关系,迈出商业系统物流管理的步伐。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推进,企业产权关系明确,经营管理要求提高,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开始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物流这个“第三利润源”,引起社会和企业的高度关注。

首先,从社会宏观物流成本的角度看,2004年10月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发布的《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及核算表式(试行)》的通知实施前,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没有统一、权威的数据来源,来自不同渠道、不同统计口径的社会成本占GDP的比重各不相同。国外一些机构和公司先于我们对我国社会物流成本进行测算,但结果各不相同。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测算的我国1997年的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6.9%;世界银行估算的我国2000年的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6.7%;摩根斯坦利亚太投资研究组测算的我国2000年的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5%;美智(Mercer)管理顾问公司2001年与我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合作,编写了《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调查报告》。直到2004年《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及核算表式(试行)》发布后,我国社会物流成本才有了统一的核算标准,数据发布才得以权威化和定期化。

其次,从企业微观物流成本的角度看,我国现行的财务会计制度中没有“物流成本"这一科目,物流成本分散于企业的成本费用科目,且物流活动涉及面广、关联性强,界定和核算较为复杂,很多成本项目企业都无法正确掌握,统计时常常挂一漏万。同时,不同企业对物流成本有不同界定且理解不同,计算标准不统一,不同企业物流成本不具可比性。2006年国家标准《企业物流成本构成与计算》颁布实施后,企业物流成本的计算有了统一、明确的依据,系统的物流成本管理工作才得以启动。

目前,我国的物流成本管理的研究工作尚处起步阶段。对物流成本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进行探索与创新、改善物流流程、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已经成为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核心问题。



四川省物流线路查询


上海到成都物流

上海到重庆物流上海到华蓥物流上海到德阳物流上海到广元物流
上海到雅安物流
上海到宜宾物流上海到自贡物流
上海到南充物流

上海到攀枝花物流

上海到阆中物流
上海到彭州物流
上海到资阳物流上海到广汉物流上海到乐山物流
上海到什邡物流上海到邛崃物流上海到万源物流上海到都江堰物流上海到达州物流
上海到广安物流上海到河间物流
上海到遂宁物流上海到巴中物流上海到西昌物流
上海到内江物流上海到绵竹物流上海到江油物流上海到绵阳物流上海到简阳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