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知识

港口EDI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4-04-16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数据交换(EDI)作为以计算机和数据通讯网络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应用于经贸商业活动的现代信息技术,给传统的商贸运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是当前最先进的贸易方式,正在国际上迅速推广,并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这项技术自90年代初被介绍到我国以来,经过各方的努力,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电子数据交换(EDI)作为以计算机和数据通讯网络技术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一种应用于经贸商业活动的现代信息技术,给传统的商贸运作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也是当前最先进的贸易方式,正在国际上迅速推广,并取得了极为显著的成效,这项技术自90年代初被介绍到我国以来,经过各方的努力,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港口物流EDI发展的必要性

(1)与国际接轨的必然选择

作为现代化港口,应顺应国际港口发展趋势,与国际港口运作惯例接轨。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应用EDI办理海关手续,其中一些国家甚至对不采用这种方式报关的船舶进行惩罚。由此可见,EDI的应用已直接影响到贸易与运输的展开,要参与国际竞争,要建设现代化港口,必须加快EDI技术的发展。

(2)推动港口向物流中心发展的必要条件

现今,国际贸易正从货物贸易向服务贸易和信息技术及其产品贸易等领域延伸,以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已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方式。航运企业为了向货主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推动港口物流业的标准化和信息化,要利用EDI建立集装箱货物、航线与商务等信息服务中心及与主要港口、代理、货主及海关、银行、保险、商检部门之间的横向联系网络系统。

(3)提高港口服务效率

目前,货物运输仍是大多数港口的主要业务。但我国的港口装卸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如码头设施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船舶在港口非生产性停泊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港航双方的利益,这与信息流通不畅有关。采用EDI技术后,则可建立一个包括港、航、货和有关部门的一套生产实时控制系统,港方可以通过现场传来的信息随时改变安排,船方可及时提供各种电子文件,货方可以根据合理安排货物装船和疏运,加快办理各种通关手续,缩短货物在港滞留时间。

2.传统的EDI系统也面临着新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统的EDI主要以传送信息为主,而当今网络环境下的信息系统的功能已开始发生转变,并日趋侧重提供信息增值服务,所谓信息增值,就是对一组相关的信息进行推理和分析加工,所获得的新的信息的价值相对于原有信息的价值,有明显的提高。就EDI系统而言,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将不再局限于单纯地传送信息,而是应更加注重对所传送的信息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以便为众多的EDI用户的日常运作提供更多的更有价值的信息。

与此同时,EDI用户在信息系统的构造方面也存在着相类似的需求,一般来说,信息系统的发展大致经历如下几个过程:基于桌面数据库系统的信息系统—基于大中型计算机的信息系统—基于LAN/WAN的信息系统—基于客户/服务器结构的信息系统—基于Intemet/Intranet技术的信息系统。从上述过程可以看出:近年来,信息系统的边界在不断扩大,对信息的综合程度的要求也日趋强烈,这势必要求存在一个公用的信息系统为EDI用户提供其在管理决策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信息(尤其是加工处理后的综合信息)。

(2)传统的EDI系统是基于VAN(valueaddednetworks)技术的EDI。在这一模式下,通常需建立一个区域性的EDI中心及相关的VAN网络,用户首先以会员方式加人到EDI中心,并按通用标准格式编制报文,才能通过EDI网络传送信息^由此可见,传统的EDI对用户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如:对EDI技术有深入的了解;同业务伙伴达成一致意见;需改造自身的信息系统;购买VAN服务等),这无疑大大限制了EDI的推广应用。与此同时,传统的VAN网络本身还存在着一个致命的弱点,BP:它仅仅实现了计算机网络下层的联系(相当于ISO的管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连接),由于EDI往往是发生在不同计算机的应用软件层之间,所以,EDI软件与VAN的联系比较松散,效率较低。为此,如何扩大EDI用户的范围,降低EDI的技术通讯成本,提高系统效率是今后EDI系统实现信息增值功能的一大关键。

(3)传统的EDI系统在我国的推广应用已初具规模,特别是上海港航EDI经过多年的建设,已基本走上正轨。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加强航运信息网的建设,开发公用的EDI信息增值系统,以提高航运市场信息的透明度和港航企业的决策质量,成为了上海港航EDI进一步拓展功能的一大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