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知识

中国国际物流存在的问题

发布时间:2024-03-16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尚处于较低水平,尤其是在衡量一个国家的物流能力的信息化方面落后更多。为了加强国际物流的研究与实践,首要问题是认清我国在开展国际物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限制我国国际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一) 国际物流系统还不完善

国际物流系统主要包括运输、仓储、商品检验、商品包装以及信息等子系统。由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制约,各个子系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柄J如,我国国际物流运输就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海运力量不足、航线不齐、港口较少等,影响了进出口货物的流进流出,特别是出口货物的运输更不足。我国出口货物主要靠海运,目前,我国虽然已拥有近2000万吨的运载能力,列为世界第八位,成为我国外运的主力,并能为第三国开展货运经营,但总运输力的增长远远跟不上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运输力仍不足。20世纪90年代初期曾发生过的最严重的月份缺船量达30条。现有的船型结构也极不合理,中等船舶奇缺。由于船舶较大,运输间隔的时间长,这对要求批量小,供货快的’需求是很不适应的。我国港口不足和布局不合理也比较突出。例如我国运往中南美、澳大利亚、新西兰、南太平洋、西非等地的货物几乎全部运到香港地区中转,这样运费高、时间长,严重影响了我国出口商的竞争力。第二,铁路运输全面告急,内陆出口更困难。我国同朝鲜、蒙古、独联体、越南等虽然有铁路连接,但运力仍不足。如供香港地区的货物汇总有1/3是靠铁路运输,其运输量是很大的。又如内陆有的省份即使有货,而且有些货物也是国际市场急需的,但由于铁路运力不足也不能卖出。第三,航空运输力也不足,加上运价昂贵,难以适应外贸发展需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空运货物已被广泛采用,而我国在这方面却很落后,目前主要靠客运飞机捎带,真正的货运飞机数量少,年运量只有20万吨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外贸发展的需要。

再比如在商品包装方面,目前我国出口商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出口商品包装材料主要靠进口;包装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质量上不去;外贸企业经营者对包装缺乏现代意识,表现在缺乏现代包装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和包装的信息观念。仍存在着“重商品、轻包装”,“重商品出口,轻包装改进”等思想。

(二) 物流标准化程度低

物流标准化和信息化是推进物流现代化的基础,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程度差距很大。目前我国物流标准化的主要问题有:

1.物流标准化与相关产业现有标准体系之间的协调。我国国民经济已经历了20余年的高速发展,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各主要行业已形成各自的—套物流标准,形式多样,版本不一。而这些标准体系在形成时,是按照较低流通水平的需要,并没有考虑到现代物流发展的需要。因此,现有技术标准存在的多方面差异与缺陷,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突出表现在托盘、包装、信息技术等通用设备与技术上面。信息技术方面,由于货物条形码标准不统一,有的物流公司要为每件进出仓库商品更换统一的条码标志,造成了成本核算以及人力、时间、效率等多方面的损失。再如托盘标准,我国1996年已公布托盘国家标准,共4个规格,与现行IS06789的规格相同,由于托盘在我国主要是用于外贸,实际以采用其中的欧洲规格(1.219mX1.016m)为主,而目前不少企业呼吁和实际使用的是4个规格以外的日韩规格(1.lmX1.lxn),面对这种局面,如何促进我国托盘业进一步协调发展,也是有待解决的问题。

2.物流标准化各相关产业之间的协调。按照中国现有的标准化管理与运行体制,有关物流标准化的政府管理,除了国家统一的标准化管理机构,还有交通、铁路、民航、信息产业等代表行业的政府部门。而物流所包括的各个产业的标准化专业技术组织与科研机构,贝!j分散在各个政府部门、各个行业中。在标准化运作中,政府部门之间没有建立协调机制,标准化技术组织与科研机构按照传统的分工,在各自的产业领域推进物流标准化,相互之间没有交流、配合、更没有统一规划。这种产业之间标准化运作的分离状态显然不能适应物流所要求的高度系统化,制约了物流的协调运作;同时,也造成物流标准化对政府部门的依靠程度比较高,标准化的具体问题被提出来以后,长期得不到解决。

3.物流标准化的市场基础比较薄弱,直接影响到物流标准化的实施。企业采用标准是出于市场竞争的需要。标准化要以市场化为基础,物流标准化同样要以物流市场的发育与成熟为基本条件。从中国当前的情况看,物流产业的市场化显得非常不足。据调査统计,中国第三方物流的实际营业额与物流市场潜在需求相比,只占一个很小的比例。这种状况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从经营方式讲,传统体制下自办流通,不愿依靠第三方物流的结构与观念影响了物流企业的发展;二是从生产发展水平看,企业生产的物质成本与劳动率成本(即通常所谓的第一、第二的利润源泉)都还有很大的潜力,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还没有普遍成为企业生存发展必须追求的主要渠道与当务之急。物流市场实际需求不足,据介绍,国家标准《储运单元条码》颁布后,实际应用率不足15%。

4.物流标准化的许多方面需要从基础性方面做起,这是由中国物流业的发展特点所决定的。从总体看,中国物流业起步较晚,基础较薄弱,在物流的基础设施、管理体制、管理水平、人员素质、市场发育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明显的先天不足。同时,经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已经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可供我们选择的努力目标又非常髙。面对这个重大差异,一方面,我国众多行业、地方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物流业发展迅速;另一方面,各方面对物流的许多理解往往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如对配送中心、物流园区、物流企业,甚至对“物流”的内涵与外延,都缺乏明确的认识。因此,非常需要将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与中国物流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提出符合中国实际需要的物流运作范围,从最基础的地方起步,指导与推动中国物流业的发展。

(三)物流人才严重匮乏

中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发展初期,由于现代物流概念进人中国较晚,截至今天,国内拥有国际权威认证机构颁发的物流专业管理资格证书的职业经理人不足百位,而据权威机构调査,国内目前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为600余万,供需的巨大差异,导致物流人才热急剧飚升,物流专业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