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知识

世界货币制度

发布时间:2024-04-25

世界货币制度,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货币,如铜板、银圆,甚至贝壳一度也作为某些地区人们商品交换的媒介。从全球范围看,近代各国主要以金、银这样的贵金属作为流通货币。

1)金本位制时期

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曾经出现过各种各样的货币,如铜板、银圆,甚至贝壳一度也作为某些地区人们商品交换的媒介。从全球范围看,近代各国主要以金、银这样的贵金属作为流通货币。其中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工业化国家都奉行所谓“金本位制”,即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基础,货币与黄金之间存在一定的稳定联系。如英国1870年的铸币条令就规定1英镑含本位黄金约0,2268盎司,美国1933年以前也规定1盎司黄金=20.67美元。

黄金本位制还体现在允许政府发行的货币与黄金之间自由兑换,黄金与发行货币一道行使计价功能,并可以用于结算和流通。而在国家间,这样的规则也同样适用。因此,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其所能动用的黄金数量密切相关。当一国出现对外贸易差额时就可以利用黄金进行结算.而各国货币之间的比值也自然与其所含黄金数量相关,不同种类货币之间的比值相对稳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的冲击,造成金本位制施行的困难,虽然在战后部分国家坚持使用金本位制,但与战前相比有了巨大的差异,黄金不再出现在国内流通领域,而在国家间黄金的输出也受到了本国政府相当多的限制。到了20世纪30年代,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更导致国际金本位制全面瓦解。

2)布雷顿森林体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主要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带来重创,以欧洲为代表各国经济实力严重萎缩。只有美国因为两次世界大战都没有波及本土而保留、壮大了生产能力,并依靠战时发展起来的工业基础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根据统计,1948年美国工业生产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53.9%,黄金储备占资本主义世界黄金储备的74.5%,成为世界主要债权国?。而英镑虽然作为世界主要储备的地位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英镑区仍然存在.国际贸易的40%仍然使用英镑结算。战争后期,在这两个国家的联合推动下,1944年7月在美国布雷顿森林召开了多国参加的“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会上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合称“布雷顿森林体系”。根据上述协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和“国际复兴发展银行”(后来的世界银行WorldBank)随后成立,并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新型国际货币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在新体系下,美元和黄金挂钩(1美元=35盎司黄金),其他国家也规定本国货币的含金量,并根据含金量确定与美元之间的汇率。在各国国内,黄金全面退出国内流通领域。在国际层面,不允许个人和企业用美元兑换黄金,但各国中央政府可以凭握有的美元向美国政府要求兑换黄金。这样,美元就承担起类似黄金的职能,美元有限的可兑换性和各国货币间的固定汇率就成为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支柱,美国成为了世界的“中央银行”。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设立对支持战后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种制度安排本身存

?王中立.世界货币与世界经济[M].北京:学术书刊出版社.1989:23.

在一定的不足。在该制度下为应对美元“世界支付手段”的需要,美国必须持续输出美元,其直接后果就是美国黄金储备的日益减少,美元对黄金价格的不稳定。同时,各国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也使得相互完全固定的货币兑换体系出现困窘,两者都会造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垮台。战后历史发展的轨迹非常好地印证了这一观点。1949年开始,美国援助欧洲战后重建的“马歇尔计划”顺利实施,欧洲经济实力迅速恢复。与之对应,美国则因朝鲜战争等原因的拖累受到重挫.贸易顺差逐渐转为贸易逆差。当时美国国内的低利率政策也在加快美元流向世界的步伐,美国逐渐由世界最大债权国转为世界最大债务国,不断累积的、游离在外的巨额美元无时无刻不在增加对美国黄金储备的压力。到I960年底,美国的黄金储备就从战后初期的240多亿美元锐减到178亿美元,而当时的短期外债已经高达210亿美元,黄金储备人不敷出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虽然经过欧美各国多次协议并主动干预市场,但总的趋势无法逆转。在随后的20世纪60—70年代,美元危机(贬值)多次爆发,国际货币体系危在旦夕。终于,197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理事会宣布美元和黄金挂钩,取消各国货币之间的固定汇率,世界货币体系进人新的发展阶段。

3)当今的世界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之后的一段时间,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纷纷采取浮动汇率制,即各国货币管理当局不再规定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官方汇率,也不规定汇率浮动的上下限,听任外汇市场供求变化自发决定汇率。而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一些发展中国家,政府仍然对汇率采取一定程度的控制,有的国家按照本国货币盯住美元的方法制定本国汇率(即锁定本国货币与美元之间的兑换比率,与其他国家的汇率则随美元币值的调整而变化);有的国家则选择世界主要货币(货币篮子政策)并规定本币比价和浮动幅度;还有的国家实行本币与外汇分渠道管理的复汇率政策。采取类似制度的国家往往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外汇管制措施限制外币的流人或本币的流出,以实现外汇政策目标。

人民币采用的是一篮子货币政策,这种制度既有一定的管理上的灵活性,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对国内经济的直接冲击,但如果规定的币值与市场预期出现偏差,就可能造成一定的投机机会,以2003—2008年为例,中国持续的贸易顺差和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国际压力挥之不去,就造成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国际投机资本纷纷涌入。2009年,为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影响,中国政府启动了一系列人民币国际化进程。7月开始首先在上海等城市试点跨境人民币结算,并于2011年推广至全国。同时,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对外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促使人民币进人对方国家的金融体系。此外,资本项目人民币结算范围扩大、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都使得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