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人际交往礼仪之怎样“打招呼”

发布时间:2024-05-18

“打招呼”是人际关系中的必要环节,熟人相见要打招呼,表示熟悉或者友好;陌生人社交场合见面,也需要打招呼,表示看见了、认识了。

“打招呼”是人际关系中的必要环节,熟人相见要打招呼,表示熟悉或者友好;陌生人社交场合见面,也需要打招呼,表示看见了、认识了。“招呼”一词的含义,是指招引呼唤,招呼的方式可以用言语、点头、打手势、致意等。言语的招呼,见面时主动说“你好”,就是一种招呼。见面时·向对方点头致意,也算是打了招呼。


人与人之间打招呼也是一种艺术,同时还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素质。在公共场合打招呼时要注意以下儿点基本的礼仪:男性应先向女性打招呼,这一点体现出的是男性们绅士风度.以及对女性的尊重。晚辈先向长辈打招呼,体现出的是晚辈对长辈的尊敬,下级先向上级打招呼,这就是下级对上级的一种重视。


打招呼的时候手不要插在袋子里,不要在远处高声打招呼。手插口袋打招呼,被认为不认真太随便。远处高呼打招呼.是对其他在场的人不礼貌的做法。被别人打招呼的时候.要及时回应·以示礼尚往来,投桃报李。平常人见面,热情积极的做法,最好是先向他人主动打招呼,学会打招呼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在当代中国的现代生活中,一般见面是采用“致意”的方式。致意是一种不出声的问候礼节,常用于相识的人在某种场合打招呼。在社交场合里,人们往往采用招手致意、欠身致意、脱帽致意等形式来表达友善之意。


打招呼用语言表示的是打招呼人与被打招呼人之间的一种交往关系。如果遇到熟人打招呼或别人给你打招呼,你装作没看见,都是不礼貌的行为。


中国民间的打招呼方式,有的地方还在使用,但是,正式场合已经不用。譬如:“你吃了吗?”这是中国民间沿用的比较普遍的招呼语。“民以食为天”,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大多数普通人所关心的就是能不能够吃饱,因此,问对方有没有吃饭便是对人的一种关心。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吃饭问题已经得以解决,现在的这句招呼语基本上没有了原来的意思,只是一种问候招呼的方式。所以,在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你吃了吗”的问话逐渐被新的招呼语“你好”所代替。


“你干什么去”,也是一种比较原始的招呼语。与对方擦身而过,为了表示看见了对方,关心对方,直接说出自己的疑问,也有用这句话代替问候语言的作用。实际上,这句问候语是有问题的,可能给对方造成不便回答的尴尬。因为“自己干什么”是属于个人的隐私,也许是不希望别人过多地干涉和询问的私事。这句问候语出现在中国,也反映了国人的一种处事方式,关心什么就直接说出来,不考虑对方的感受。随着人们对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增强,这句话也将逐渐淡出见面招呼的语言范畴。


“你在哪儿发财”,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出现的问候语。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南方便兴起了这句话,是一种问候,也是一种吉祥祝福。这句问候语,从经济发达地区传播到内地,折射出解决了温饱后人们对财富的更高追求。由于这句话更适用于做生意的人,并不完全适用于其他行业,所以流行范围也受到限制。


“你这段时间忙吗”,是时下人们常用的问候招呼语言。现在,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为事业和生活而忙碌奔波。人们喜欢用“忙碌吗”问候朋友、同事、同龄人。这一问候语,体现了朋友之间的相互关心,从中也可了解对方的工作状态。这句话,又是一种模糊语言,可以模棱两可地回答,适用范围较广,各行各业的人都适用,是目前和将来比较适用的问候招呼语言。当然,在人际关系中,问话人说这句话时,不是真的要了解对方工作忙不忙,重在沟通和打招呼。


“你好”,这句招呼语简洁明了,通用性最强,又是对他人的友善表示和一种祝福。这是一句过去和今天、昨天和明天都适用的问候语,适用于全世界各国、各行各业的人、各种各样的情况。在不同社会群体中,在交往频繁的状况下,在人际关系比较松散的开放型社会里,特别是在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的环境中,每个人都来去匆匆,那种交谈型的招呼语已经不适用了,彼此见面时一声节奏明快的“你好”,同时伴以微笑、点头等致意方式就是礼貌的最佳表达方式。因此,“你好”的招呼语言,是适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的新型招呼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