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现代国际礼仪之对外场合的行为举止

发布时间:2024-05-18

现代国际礼仪之对外场合的行为举止

1.“不亢不卑,落落大方”是什么意思?


答:“不亢不卑,落落大方”是建国初期,周恩来向新中国第一批出国外交人员提出的要求。这是他总结历史经验得出的。满清王朝前倨后恭,初期以“天朝”自居,颜预自大,盲目排外,要求外国使节屈膝称臣纳贡,后来又奴颜婢膝,怕得罪洋人。  国民党政府更是看帝国主义的脸色行事。  新中国的外交人员以什么姿态出现在国际舞台上?“不亢不卑,落落大方”,这就是答案。我国执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们的外交人员在对外接触中,既不要骄傲自大,盛气凌人;也不要卑躬屈膝,唯唯诺诺,要以独立的、平等的姿态,“大大方方”地周旋于国际舞台之上,既稳重自持,也尊重别人,赢得了国际上的信任和尊敬。



2.如患伤风感冒,又遇有对外活动,应当怎么办?活动中要咳嗽吐痰,怎么处置?


答:我们有些人把伤风感冒视为“小病”,认为带病工作,坚持参加对外活动是一种积极的表现。殊不知在欧洲有时流行性感冒要夺去不少人的生命,被人视为可怕的疾病之一。因此,如患有带传染性的疾病,如感冒,就不应当参加对外活动。如遇有必需亲自参加的活动,或者已与对方约定,也应说明情况,改期再约,求得对方谅解。在活动中,吐痰打喷嚏,惹人讨厌,而且被视为不礼貌,应当尽量避免。个人应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随身自带口纸,以便在不得已时,悄悄把痰吐在纸中或手绢中,去盥洗间处置。

《文汇报》曾经刊登过一则报道,题目是《一口痰“吐掉”一项合作》,说某医疗器械厂与美国客商达成了引进“大输液管”生产线的协议,第二天就要签字了。可是,当这个厂的厂长陪同外商参观车间时,向墙角吐了一口痰,然后用鞋底去擦。这一幕让外商彻夜难眠,他让翻译给那位厂长送去-封信:“恕我直言,一个厂长的卫生习惯可以反映出一个工厂的管理素质,况且,我们今后要生产的是用来治病的输液皮管。  贵国有句谚语:人命关天!  请原谅我的不辞而别……。”一项已基本谈成的项目,就这样“吹”了。

可见,讲究清洁卫生,已不仅是个人生活中的“琐事”,而是一个人文明习惯和文化素质的表现。在社交场合,乱扔果皮纸屑,随地吐痰,或者用手指去抠鼻孔、掏耳朵、剔牙,都是极不礼貌的。有这种不良习惯的人,应当设法改掉。



3.吃了葱蒜韭菜,口中有异味,要会见客人,怎么办?


答:吃了生葱、生蒜和韭菜等食物,口中有异味,有时自己不觉得,可是别人觉得难闻,会见客人也不礼貌。  因此,如果事先知道有社交活动,就不要吃这类食物。如果已经吃了而临时有活动,则应使用“口洁素”,或用嚼茶叶等办法去除异味。

有的人因生理上的原因而身上有异味,最好请医生诊治,使用除体臭剂。  不少外国人用香水,就是为了去除狐臭。夏天出汗,汗酸味也使人难受,应沐浴后再参加社交活动。


4.如何避免某些不自觉的小动作在对外活动时出现?


答:有的人有一些不自觉的,习惯性的小动作。例如,有人不断地卷自己的衣边,有人抚摸自己的头发或眼镜,有人一边说话一边用手指指向对方或敲打桌子,有人用筷子或刀叉指向对方或轻敲玻璃杯,还有的人喜欢高声说话等等。这些动作在日常生活中并不显眼,但在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往往引人注意,应尽量克制和避免。

产生以上某些失礼现象,有时是由于精神过于紧张,注意力十分集中,致使一些习惯性动作不自觉地表露出来。  因此,在社交场合,一定要保持心态平和,泰然自若,力求避免或减少这些不自觉动作的出现。

其次,也可以把自己有什么习惯性动作,告诉你亲近的同事、朋友和家人,请他们从旁协助、示意或小声提醒。

只要下决心,改掉这种不自觉的习惯性动作,是可以做到的。


5.站着进行社交活动时应当有什么样的站姿?

答:在西方,有时要站着进行社交活动,如站着交谈、进餐、饮酒等。中国人站立的姿势,讲究“立如松”,腰背挺直、精神焕发,手足自然。  站着进行社交活动时,不要歪靠一边,不要斜倚着墙壁、窗台、桌沿。如果站立的时间较长,感觉疲劳,可以两腿交替呈“稍息”姿势。假如手中持有酒杯或盘子等物,要注意与交谈对方保持适当距离,以免酒食洒泼到对方身上。  女士如站立与人交谈,也应婷婷玉立。  不过,女士足蹬高跟鞋,站立过久难免疲累,在这种场合,主人往往设有散座供妇女息歇使用。


6.正确的坐姿应是怎样的?

答:在对外场合的坐姿,要自然大方。  既不要放任随便,以致失礼;也不必都“正襟危坐”,显得过于拘束。可以按照座位的条件和场合的不同,采取适当的坐姿;并可以根据交谈的需要,转换自己的体态。  有的人就座后时间稍长,容易习惯地半躺在沙发坐椅上,显得懒散没精神;有的人跷起二郎腿,还不断摇抖自己的双腿;有的人把头仰靠在沙发背上,仰着脸同别人交谈。这几种坐姿都很不好看,而且也不礼貌。男士穿单排扣西服,落座后一般可以解开自己的西服扣子;女士则应双腿并拢。


有的场合,座位已事先排好,并放上名卡,可按排定次序就座;有的场合不排座次,应注意选择适合自己身份、地位的座位,不要随便占尊者长者的位子。有的活动场合有坐有站,要注意给老年人和妇女让座。


7.社交场合行走要注意些什么?

答:社交场合宾客云集,秩序井然。  因此,在社交场合行走,脚步要轻,不要惊动众人。  遇有急事,可以加快步伐,但不要慌张奔跑,更不要冲撞别人。  别人正在交谈时,不要从中间穿行而过。在剧场或电影院,如必须从别人的座位前穿过,必须说声“对不起”,侧身弯腰而过,力求不挡住别人视线。数人同行,应依次行进,不要逾越。遇有年长者或妇女,要注意礼让,进门时,为他们打开门,并让他们先通过。  遇有会反弹迥转的门,走在前面的人在走出时,应随手按住反弹门以免打着随后跟进的人。  遇有赶着上电梯的人,要为他按一下“开”键,以免他被门夹住或关在门外。


8.参加对外活动,是否应当注意自己的仪表与仪容?是否可以进行适当的美容化妆?


答:我们对这一点的回答是肯定的。原因很简单,当你作为国家、政府、政党、企业或团体的代表进行对外活动的时候,你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个人。你给人的印象,往往成为相互间了解和交往的重要依据。仪表和体态虽然是表面上的现象,但也常常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素质和修养。我国已故总理周恩来,不但具有高尚的品德,卓越的思想和才华,而且仪表堂堂正正,待人亲切有礼,风度翩翩,英俊过人。  周恩来的气质、风度、仪表和举止,继承了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优秀传统,是我国人民在国际舞台上当之无愧的杰出代表。

因此,在对外活动场合,适当注意仪容仪表,进行必要的、适度的美容化妆,是一种工作的需要,是对交往对象的礼貌和尊重。就个人来说,这是一种美学和艺术行为,并能使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当然,我们的主要力量源泉来自我们背后强大的祖国和勤劳勇敢的亿万人民,来自我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来自我们的品德和掌握客观事物的智慧和能力,不必花主要力量在仪容仪表上做文章。但是适当注意这方面是完全必要的。不修边幅、懒懒散散、蓬头垢面、衣冠不整,也许自以为是“名士风度”,其实免不了丢人现眼,应当力求避免。

当你每天早上出门去参加活动以前,不妨花几分钟的时间,检查一下自己的脸是否已洗干净,耳朵和脖子是否擦洗过,头发是否梳理过,胡子是否刮干净,衣服是否平整,领子和袖子有否磨破,扣子有没有掉落,肩上是否有头皮屑,指甲是否修剪过,袜子有无破洞,鞋子是否擦亮。  如果你是一位女士,“对镜理花黄”,当然还需要多花点时间。应该说,这些都是必要的、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