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以德治国的概念

发布时间:2024-05-18

“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

“以德治国”就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职业道德、社会道德、家庭美德的建设为落脚点,积极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并使之成为全体人民普遍认同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以德治国”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借鉴中国历代的治国之道,吸取国外国家事务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如何管理国家事务,如何教育引导人民崇尚高尚的精神生活思考的结晶。


为“官”要有“德”,是以德治国方略的固有之义。以德治国首先要求执政党的党员干部通过道德教育的手段,以其说服力和影响力来影响和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觉悟。对承担着治理国家任务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只有达到了相当的思想境界,具备了相当的道德水准,才能担当领导职务,也才能胜任领导工作。孔子曾以“修已以安百姓”为最高境界。那么,对我们今天的领导干部而言,这种思想境界和道德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党性原则,自觉履行“三个代表”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立党为公,才能增强责任意识,处理好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才能爱民、为民、富民、安民,德治才有保障。

中国是一个具有德治传统的国家,道德在整合社会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道德的这种作用,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领导干部要为人民的利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是这种道德要求,使一代又一代优秀的领导干部为了党的事业和群众利益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也正是这些领导干部的典型示范作用,引导社会形成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道德新风尚。但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成分、利益主体、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方式日趋多样化,不可避免地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一些影响,包括一些消极的影响;历史上产生并遗留下来的一些腐朽落后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对今天的社会生活产生影响。这些问题反映到党内来,表现为一些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放松对自己的道德要求,甚至严重违背共产主义道德。有的以掌权者自居,官气熏天,唯我独尊,不可一世;有的颐指气使,作风粗暴,甚至作威作福,欺压百姓、鱼肉乡里;有的不懂装懂,办事主观武断,既不依靠集体领导,更不依靠广大群众;有的言行不一,满口谎话,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甚至违纪犯法、腐化堕落,等等。这些行为对社会风气产生十分消极的影响,它涣散人心,消磨意志,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与党和人民对干部的道德要求与期望背道而驰,引起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如果任其滋长蔓延,势必恶化社会风气,阻碍社会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


在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和伦理思想中,“德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要求国家的所有官吏及一切行政人员,不论是通过何种方式遴选和任命的,都必须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所谓“有道德”,就是注意“修身”,即随时随地加强自己的道德修养:在家庭中,要孝敬父母;在孝敬父母的同时,还要“推已及人”,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个“有道德”的人,不仅应当帮助他人和关心社会,最重要的是忠于国家及其根本利益。


第二,要求统治者对“道德”必须身体力行,即以自己的榜样和模范行动,来影响广大的老百姓。所谓“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以及“苟正其身,于从政乎何有?”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十分重视道德情感、羞耻心在人的行为中的作用。正所谓“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认为人们只有有了“羞耻之心”,才能从内心中构筑起抵御一切诱惑的坚固防线。


第四,强调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必须充分运用道德激励的方法,通过道德教育,使道德在改善社会风气、协调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特别重要的作用。孔子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就是强调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感化和激励作用,强调道德教育、道德感化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