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服饰穿戴与礼仪、礼节有什么关系?

发布时间:2024-05-16

​服饰穿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又涉及仪容礼貌。在某些重要场合,穿戴还被赋予一定的政治含义。实际上,人的仪表在相当程度上同服饰有关,正所谓“人看衣服马看鞍”。“服装”是一门专门学问。成千上万的服装设计师,不断为人们设计出各种样式翻新的流行服装。

服饰穿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又涉及仪容礼貌。在某些重要场合,穿戴还被赋予一定的政治含义。实际上,人的仪表在相当程度上同服饰有关,正所谓“人看衣服马看鞍”。“服装”是一门专门学问。成千上万的服装设计师,不断为人们设计出各种样式翻新的流行服装。人们佩带的饰品更是百花争妍。在现代社会,服装已不仅是为了保暖的需要,而是代表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还体现了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丰富多彩的服饰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文化生活。在这里,我们着重从礼仪的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世界上各个地区、各个民族,在正式的礼仪活动中,都要按照自己的习俗穿戴一定的服饰。有的国家已形成规范,要人们遵守。在最隆重的场合,如国家庆典仪式、国宴、国王登基、国家元首就职、国家最高领导人接见、大使递交国书,以及新年团拜、授勋等,都要穿着严肃、大方的正式服装。在日常的社交场合,对服饰也都有所讲究。

一些比较讲究的餐厅、饭馆,谢绝服装不整的人入内用餐。有一些公共场所也禁止衣冠不整的人进入。剧院、音乐厅更是要求比较严格。

一般地说,在平时美国人对着装比较随意,不那么拘束,他们喜欢方便、舒适而又美观的服饰。有些人还喜欢用服饰来表现自己的性格、讲究多样化。但是人们在官方场合、在办公大楼里,并不是随随便便的。在华盛顿的林荫大道上,很少有人衣着随便地来来往往。他们大多穿着三件一套的西装套服,手提公文包,俨然一副政府官员的模样。

英国人比较更讲究些。在伦敦的银行区,中午时分,银行职员们出来吃午饭,街上人来人往,大都西服革履,穿着整齐。在某些场合,英国人还保留着不少传统服饰。法院正式开庭,或法官们的某些重要集会,法官们都头戴假发,身穿长袍。教堂做礼拜时,牧师也要身着道袍。每届国会开幕,女王前往致词,更是头戴珠光闪烁的土冠。随行的宫廷侍女,也都身着白色长裙礼服。前排面向女王的是假发黑袍的“司法贵族”,红袍白翻领的是“宗教贵族”。周围侍立的是红上衣、白围巾、过膝瘦腿短裤的宫廷侍卫。

非洲许多国家的官员在国庆等正式场合,都穿着他们的民族服装,白色或彩色的大袍,头上裹着头巾。亚洲各国也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在节日时穿着。

在国外,人们在收到宴会请柬时,经常在请柬的左下角看到注有“正式的(formal)”或“非正式的(informal)或“小礼服(BlackTie)"等字样。有时也写着“随意(casu-al)”。这些都说明宴会主人对着装的要求。如果是比较正式的宴会(晚宴等),主人又没有在请柬上注明对着装的要求,一般的人就会按通常的做法着装,而有的客人还会主动给主人打电话询问一下。可见,人们在这方面是相当注意讲究礼貌的。宴会主人在请柬上对着装提出的要求,正是反映出主人对宴会性质的想法,即为了表示隆重、热烈或是亲切、友好等。

有一次,非洲某国的住房部长在一家大旅馆里举行午宴,宴请我国某建筑公司在当地的工作人员。主人方面穿着整齐的西服,而我方人员的衣着却十分随便,很不得体。在场的我驻该国大使,当即对此提出批评。这种批评是完全必要的。因为,这是一个对主人的尊重和对这次宴请活动的重视问题,是一个礼貌问题。

此外,在一些国家领导人出席的非正式会议上,为了强调会议的“非正式”性质,有意对各国领导人出席会议时的着装不提要求,可以“随便”。如1993年在美国布莱克岛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为了强调会议的“非正式”性质,有意对各国领导人出席会议时的着装不提要求,可以“随便”。在那次会议上,江泽民主席穿的是淡蓝衬衫和深色夹克;日本首相细川护熙穿的是灰色水手领的宽松毛衣;韩国总统金泳三穿的是红色羊毛衫;克林顿总统穿了一条晃晃荡荡的便裤和一双厚重的褐色鞋。1994年在印尼举行的该组织第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苏哈托总统别出心裁,为各国领导人定制了带有印尼传统格调而图案各异的花衬衫,既适宜印尼的热带风光,又突出会议的“非正式”特色,以求在轻松的气氛中共商亚太合作的大计。1995年在日本,东道国官员也强调与会国领导人的“衣着可以随便些,以便和这次会议的非正式性一致”,而其主要随行人员则要求着正式服装。由此可见,人们正是想以服饰方面的特色,来求取"务实外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