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性格形成的影响因素

发布时间:2024-05-08

性格特征不是天生的,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经过实践活动和自身积极主动性作用后逐渐形成的。

性格特征不是天生的,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经过实践活动和自身积极主动性作用后逐渐形成的。


(一)生理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

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其生物学的根源。遗传素质是性格形成的自然基础,它为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一个人的相貌、身高、体重等生理特征,会因社会文化的评价与自我意识的作用,影响到自信心、自尊感等性格特征的形成。第二,生理成熟的早晚也会影响性格的形成。一般地,早熟的人爱社交,责任感强,较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容易给人良好的印象;晚熟的人往往凭借自我态度和感情行事,责任感较差。第三,某些神经系统的遗传特性也会影响特定性格的形成,这种影响表现为加速作用或延缓作用。这从气质与性格的相互作用中可以印证:活泼型的人比抑制型的人更容易形成热情大方的性格;抑制型的人比活泼型的人更易形成专注谨慎的性格特征。第四,性别差异对人类性格的影响也有明显的作用。一般认为,男性比女性在性格上更具有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性、自主性、敢于冒险;女性则比男性更擅长直觉,情感更为丰富,易被说服,做事有分寸,具有较强的忍耐性。


(二)家庭环境对性格形成的影响

家庭因素对性格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接触到的最初的教育场所,家庭所处的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水平、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教育方式、家庭的气氛、儿童在家庭中扮演的角色与所处的地位等等,都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是培育性格的工厂”。


1.家庭气氛与父母的文化程度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家庭成员之间特别是父母之间的关系处理得好坏,会直接影响儿童性格的形成。家庭成员之间和睦、宁静、愉快的关系所营造的家庭气氛对儿童的性格的形成有积极的影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猜疑、争吵、极不和睦的关系所造成的家庭紧张气氛,对儿童性格的形成有消极影响。大量研究表明,离异家庭的儿童比完整家庭的儿童更多地表现出孤僻、冷淡、冲动、好说谎、恐惧焦虑甚至反社会等不良的性格特征。


2.家长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与方式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家长教育观念的正确与否,决定家长对儿童采取何种教育态度与方式,而家长的教育态度与方式又直接影响着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研究表明,在父母不同的教育态度与方式成长的儿童,其性格特点有明显的差异。专制严历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更容易养成懦弱或者叛逆的性格特征,和谐自然的教育态度和方式,更容易养成豁达、自主、平和的性格特征。


3.儿童在家庭中的地位与角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儿童在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扮演的角色,也会影响其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孩子在家庭中越受重视·其性格发展越倾向自信、独立、优越感强。苏联一位心理学家对同卵双生胎的姐妹进行研究.发现姐姐处事果断、主动勇敢.妹妹较为顺从、被动。在这对双生子出生后.她们的祖母指定一个为姐姐,一个为妹妹,从童年起,姐姐担当起保护、照顾妖妹的责任,妹妹形成了依赖、顺从的性格特征。


(三)学校教育环境对性格形成的影响

学校的基本组织是班集体,班集体的特点、要求、舆论、评价对学生都是一种无形自大的教育力量。在教师的指导下.优秀的班集体有正确明确的目的,对班集体或员有严格合理的要求.调动成员的主动性、自觉性,从面促进学生良好性格的形成。优秀的班集体可以促进良好性格的形成.可以使不良的性格特征得以改变。对小学生而言,教师的性格往往在他们的性格上打下深深的烙印。教师的性格暴躁还是安静.兴趣广泛还是狭窄.意志坚强还是薄弱.情绪高昂还是悲观低落,办事果断还是优柔寡断等,对学生性格都会产生积极与消极的影响。学校教育对学生性格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主要是通过学校的传统与校风.教师的性格、态度与行为·师生关系.学生所在班集体.同学之间的关系.学校组织的团队活动、体育活动、课外活动等渠道实现的。


(四)社会因素对性格形成的影响

社会因素对人的性格形成的影响主要通过社会的风尚、大众传媒等得以实现。处在信息时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各种信息会对性格形成产生正面和负面影响,其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文艺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或英雄榜样会激起学生丰富情感和想象,引起效仿的意象.从而影响性格的形成与发展。电子游戏中的竞技和胜负.是对社会现实的模拟.在不同于真实的社会现实,对人们认识社会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作用。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会影响人们的个性。


(五)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

自我教育是良好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动力。人有主观能动性,有自我调控能力、因此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我教育塑造自己的性格。在儿童成长过程中 自我意识明显影响着性格的形成。儿童把自己从客观环境中区分出来是性格形成的开始。从此,就开始了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塑造自己的努力。当然,这种努力是在成人的指导、帮助下实现的。随着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这种自我教育自我塑造的力量越来越强,儿童性格的形成也就以被控者变为自我控制者,也就能产生一种“自我锻炼”的独特动机。因比.教育者要鼓励和指导自我意识的发展,创造各种机会,加强他们自身性格的锻炼与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