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资讯

张家港港区

发布时间:2024-04-20

张家港港区始建于1968年,最初为上海港的分流港和战备港。

自然条件

风况:年常风向南南东及东南东,强风向东南东及东南;年平均风速3.8米/秒,最大风速20米/秒,强风影响作业年平均为8.4天。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雨水集中在4一9月,7月份降水最多,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5%。

雾况:年平均雾日28.7天,但雾气较淡,持续时间较短,一般在上午9时消失。

气温:年平均气温15.2°C,最高气温38°C,最低气温一14.2T:。

冰况:港口地处温带,冬季无冰冻。

潮汐:张家港港位于感潮河段内,属非正规半日潮,最高潮位6.69米,最低潮位0.74米,平均潮差3.19米。

潮流:流态为往复流,但在洪水季节有时为单向流,流向均与岸线走向基本一致,无回流等现象。大潮平均流速0.32米/秒,落潮平均流速0.48米/秒。

航道吃水限制:13〜14米,受铜沙金浅滩影响,吃水在淡水9.5米以下船舶可乘潮进人。

历史沿革

张家港港区始建于1968年,最初为上海港的分流港和战备港。

1982年11月19日批准对外开放,成为长江港口第一批对外开放的港口,是集内河贸易、江海运输为一体的综合性港口。

2003年为止,港区已开辟通往韩国、日本、美国、加拿大、波斯湾等外贸航线和集装箱运输线,同世界上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0多个港口有货运往来,还设有集装箱内贸支线4条,长江内支线9条。张家港港区拥有长江岸线63.6千米,可建港岸线24.6千米,已使用岸线20千米,已建码头泊位50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码头29个,现有堆场面积约30万平方米,库场面积10万平方米,化工储罐20万立方米,港作船舶18艘,可同时停靠万吨级船舶29艘。2002年,张家港港区完成货物吞吐量3146.2万吨,其中外贸吞吐量1403万吨,进出外贸船舶4251艘次,列全省口岸第一。

2004年7月底,原张家港港务局已改制为张家港港务集团有限公司,并挂牌运作。

2009年3月港口吞吐量单月突破千万吨大关后,4月份港口生产继续上扬,单月完成货物吞吐量1357万吨,环比增长20.8%,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9.7%,港口生产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码头装卸再现繁忙景象,港口经济呈现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

现状及发展

2005年苏州港港口吞吐量达1.19亿吨,集装箱运量75万标准箱。2005年10月份,苏州港集装箱运量创下了单月新高,达到12.47万标准箱,与去年同比增长75.25%;港口吞吐量、外贸货物吞吐量分别达到1343.6万吨、372.9万吨,与去年同比分别增长16.36%和3.17%。

2006年苏州港吞吐量为1.5亿吨,居全省第一。2006年张家港港吞吐量达到1.025亿吨,常熟港达到2581万吨,太仓港达到2250万吨。

2007年苏州港货物吞吐量创新高,达到1.84亿吨,比2006年同期增长21.8%,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2008年集装箱运量达256.9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35.58%。其中太仓港区再创新高,达到145.05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2.37%,张家港、常熟港区分别完成81.42万标准箱和30.53万标准箱,同比增长分别为32.27%和16.92%。外贸货物吞吐量稳步增长,2008年实现外贸吞吐量4649.92万吨。

在货种方面,仍以煤炭及制品、金属矿石、钢铁等为主,分别达到5241.92万吨、3751.64万吨、2244.73万吨。

苏州港自三港合一以来,聚集效应日益显现,继2005年成为内河亿吨大港后,每年都有大幅度提升,继续保持江苏及全国内河港第一位。其中张家港港区达1.27亿吨,同比增长5.7%;太仓港区、常熟港区分别达4003.9万吨和4019.9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31.58%和21.3%。

“十一五”期间,苏州港将完成投资135亿元,兴建码头泊位78个,重点建设太仓港区三、四期集装箱码头。到2010年,苏州港将完成货物吞吐量2.1亿吨、集装箱450万标准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