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资讯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15

所谓市场,就是商品交换的空间。,而世界市场就是联系起无数地区性市场的全球性贸易交流空间。在我们居住的美丽星球上,有高山,有河流,有海洋,也有沙漠,地表形态多样。这些与各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候条件、各自迥异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结合在一起,形成世界各地缤纷多彩的自然资源。而这些,又和各地的人口/人种、历史传承、宗教和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交织在一起演绎成我们现在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世界市场。

1)世界市场的形成

所谓市场,就是商品交换的空间。,而世界市场就是联系起无数地区性市场的全球性贸易交流空间。在我们居住的美丽星球上,有高山,有河流,有海洋,也有沙漠,地表形态多样。这些与各地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气候条件、各自迥异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结合在一起,形成世界各地缤纷多彩的自然资源。而这些,又和各地的人口/人种、历史传承、宗教和风俗习惯等人文因素交织在一起演绎成我们现在所面对的纷繁复杂的世界市场。

在农业经济占主导的自然经济时代,及再早的原始经济时期,社会分工简单,商品交换和市场的发育非常不完善。虽然在历史上也有丝绸之路,有阿拉伯商人在亚欧大陆间的游走,但世界主要经济区域之间仍然处于隔绝状态,还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

15世纪末开始的地理大发现使人类真正对自己所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的全貌有了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认识。伴随者航海技术的快速发展,欧洲、美洲、东亚、印度等地区终于得以联系在一起,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了。

18世纪后半期,纺织技术革命首先从英国开始,随后生铁冶炼技术的改进、蒸汽机的发明都标志着人类进入第一次产业革命时代,工业时代正式拉开序幕。机械化带来劳动效率的飞速提高,并促成社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贸易和交换成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各区域市场之间的联系逐步加深。工业化也导致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成为全球工业品主要供给地和世界制造中心(f82P年,英a工业占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高达50%?),印度、非洲等为主要原料供给地的m养格,局逐进形成,成为当时国际物流的主要内容s

19世纪后期.电、电机和内燃机相继问世,第二次产业革命带领人类进人电力时代。欧洲、北美相继完成工业化过程,以钢铁、化工、机械、电力等为代表的重工业发展迅速,铁路运输成为新型陆上运输方式,并以其s'太的运能推动地区间商品交换的繁荣。技术的进步,触发劳动生产率的巨大飞跃。在英国、法国之后,美国、德国作为后起之秀在20世纪初分别成为世界第一、第二工业国。各国经济实力的调整,导致相互利益矛盾重重,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同一时期,资本主义由竞争走向垄断,并在逐利过程中加快世界市场融合的脚步。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已基本形成。在这一体系中,欧美各国作为主要的工业化国家,从印度、非洲、中国等世界各地获取原料、劳动力,并为世界市场提供钢铁、纺织、机械等主要工业品,同时也是这些工业品的主要消费区域。与此同时,国家/地区间商品贸易的种类更加多样化,大宗原料、工业制成品,乃至肉类、粮食等都成为贸易商品。国际货币体系、商务规则基本形成,世界市场的运作机制逐步完备。

2)世界市场的发展

20世纪30年代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全球经济造成毁灭性打击,并导致投资、生产、贸易和金融诸方面发生巨大变化。战前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遭到了破坏.美国则由于远离战火,借助战时发展起来的强大生产力,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核心。根据统计.1948年美国工业产值占整个资本主义肚界的56_4%,出口额占32.5%,黄金储备占74.6%,并在几乎每个重要产业都占有垄断性优势地位.形成美国独霸世界的经济格局。凭借当时强大的经济实力,以美国为主导,在多国的参与下通过了一系列多边协议,建立了战后世界市场体系,同时确立了美国在世界经济舞台的核心地位,这些措施包括:

(1)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决定建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即世界银行),确立形成以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2)1947年成立“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提倡自由贸易,并提出市场经济原则、对等互利原则、非歧视原则和贸易壁垒递减原则、公平贸易原则和贸易政策统一、透明的原则,促成全球关税水平的稳步下降,有力推动世界市场的繁荣。美国也因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从中获益匪浅。

(3)1948年开始实施的“马歇尔计划”,既帮助西欧经济复苏,又建立对西欧市场的控制。

与此同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形成。1949年,苏联与东欧等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促进了国家之间经济计划的协调。此外,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并形成世界经济中的独立力量。1964年,77国集团的成立,代表发展中国家争取经济利益的共同努力,但由于整体经济实力较弱,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力非常有限。

总之.战后世界市场形成以发达工业化国家为主宰,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并存的局面,其中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由于经济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所以一直到冷战结束都处于对外相对隔绝的状态。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GeneralAgreementonTariffandTrade,GATT),签订于1947年10月30日,是缔约国调整对外贸易政策和对外经济关系的国际多边协定,后来成为事实上的国际贸易组织。

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大幅度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 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并据此确立如下基本原则:

(1)非歧视原则:该原则通过最惠国原则待遇条款和国民待遇条款实现,即缔约方相互给予的进出口方面的最惠国待遇应该适用于所有缔约方,缔约国对其他缔约国进口产品在国内税等方面的待遇应该和对本国产品的待遇同等,不应有所歧视;

(2)关税保护和减让原则:缔约国只能通过关税来保护本国产品,不应采取非关税限制政策。关税水平应该通过谈判逐步降低;

(3)—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即原则上禁止数量限制,除非为稳定农产品市场或为改善国际收支或为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需要;

(4)公平竞争原则:禁止倾销和补贴;

(5)豁免和紧急行动原则:即如果进入某国的进口品数量大增,对本国国内市场造成重大损害或威胁时,缔约国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暂停实施其所承担的义务;

(6)磋商调解原则:即以磋商调解来解决贸易争端;

(7)对发展中国家特殊优惠原则:包括与发达国家间非互惠原则等;

(8)贸易政策法规的透明性、一致性原则:即缔约国内政策统一,且通过公示等方式使其他缔约国了解。

1948--1995年,关贸总协定组织了8轮多边贸易谈判,最后一次乌拉圭回合参加的国家和地区达到123个,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多边贸易协调组织。通过谈判,大幅度降低了全球进口关税水平,有力促进了世界贸易的稳步发展。但由于其一直以临时适用的多边贸易协议的形式存在,不具法人地位,其局限性也日益突出。

世界贸易组织(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建立于1995年1月1日,是根据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多边贸易协定而成立的,是对各成员国之间经济贸易关系的权利义务进行监督、管理的正式国际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与关贸总协定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其宗旨和基本原则也基本一致,但其所处理的内容更加宽泛,关贸总协定所没有顾及的服务贸易、知识产权和投资等问题,也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关注的重要内容。此外,世界贸易组织的争端解决机制也有力保障了各成员方的权利。现在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并行,成为联合国旗下维护世界经济运行的三个重要组织。我国已经在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人、日本经济的腾飞、苏东经济的高速发展,美国世界霸主地位逐渐丧失,世界经济格局逐步转变为美、苏、欧共体、日四极格局。发展中国家逐渐崛起,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石油国有化、提价、减产禁运等措施积累了庞大的石油美元,同时对世界经济造成很大冲击。以亚洲四小龙(韩国、新加坡、中国

香港、中国台湾,20世纪60—70年代这些地区的经济增长率长期保持在9%或以上)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借助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时机和有利的世界市场环境脱颖而出,形成世界市场新兴力量。

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美国经济实力虽然仍雄居榜首地位,但相对优势明显下降。1965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是日本、英国、德国、法国四国总和的148.29%,到1983年已经下降到四国总和的107.6%,1990年只有四国总和的70.14%。日本虽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速度逐渐放缓,但作为世界第二经济体的地位长期稳固。从世界范围看,国家间经济合作变得更加密切。以欧洲为代表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迅速,凭借整体力量成功与美国、日本相抗衡,并成为90年代以来世界市场的又一重要特色。1989年,苏联解体,其加盟共和国纷纷独立,它们与东欧各国原有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全面转型。

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迅速。以中国为代表,1978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拉开了这一最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腾飞的序幕,连续30年平均8%以上的经济增幅、巨大的发展潜力使其成为世界市场一支不可忽视的经济力量。虽然,中国人均收入离世界发达国家还有相当的距离,但其整体实力已经不容小觑。与中国同样迅速发展的还有印度、巴西、南非和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期的俄罗斯,被并称成为金砖五国,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的翘楚,并已经事实上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进器(见图3.1)。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2010年中国GDP总额达到5.75万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年,中国制造业产值2.05亿美元,占世界产出的19.8%,成为全球制造第一大国;2012年中国进出口总额3.87亿美元,升任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吸引外国投资1117.2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FDI流人国之一。

同样快速变化的还有世界市场的组织形式。自20世纪80年代因特网诞生以来,就在各个方面不断影响、推动,甚至重塑全球社会、经济基本构架。90年代,电子商务的出现、网络技术的蓬勃发展,彻底颠覆了历经数千年的“商务”“市场”等基本概念。以阿里巴巴的速卖通和亚马逊为例,在互联网营造的虚拟空间内,人们可以摆脱现实世界自然或人为因素的

空间隔绝,自由出入任一网上商店,以近乎零成本的代价与供应商或采购商/消费者达成交易意向。同时,电子数据传输、3D打印技术等也使得电子图书、电子音像制品、软件等部分商品完全突破买卖双方的空间距离,在网上完成整个交付过程。但对于多数商品而言,虽然网络可以有效提供“商务洽谈”“交易市场”等功能,巧妙跨越疆域限制,规避国家间“壁垒”,但“物流”服务仍然需要借助传统模式完成,地域的空间阻碍仍然存在,国际商务与国际物流之间的脱节更加引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