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资讯

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独特牲

发布时间:2024-05-15

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独特牲,物流管理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借用了大量来自经济学、管理学、工程学和法学领域现有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在物流工程或物流管理领域,国际物流具有一些独特性。

1.个性化与多样性

首先,它适用的领域独特。只有那些投身于国际市场、国际业务的企业才会产生国际物流与商务的难题,而醉心于本地业务的企业完全可以对其置之不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全球化的逐渐深人,对国际物流全然不顾的企业会越来越少。

其次,它的参与方独特。和较少有政府介人的本地市场相比,国际市场上各国政府都不约而同地扮演了重要角色,从收取关税到设置贸易壁垒、投资壁垒,对企业进行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影响巨大。此外,各国所营造的不同的金融环境、市场环境也深受政府政策的影响,因此任何从事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企业都不能忽视母国或目标国政府对市场可能施加的影响。

再有,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环境独特,多样性是其最好的概括。从多语言到多币种,从普通法系、大陆法系并存到国内政策与欧盟政策在英国市场共同作用,多样性影响到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为“全球化思维,本地化经营”这样因地制宜的战略方针提供了最好的诠释。

2.以定性分析为主

与物流管理类的其他课程不同,国际物流与商务课程几乎没有涉及定量分析模型,物流管理中经常讨论的运输路径、库存控制、配送网络优化问题,或者此类研究中经常出现的数学方法、仿真模型在本门课程中全部消失,这在经管类专业课程中并不多见。虽然当今社会经济理论的深入探讨也大量借助定量分析完成,但显然这些并不是国际物流与商务课程的重点。

不可否认,国际物流同样需要进行优化管理,需要量化分析来帮助管理人员寻找更好的物流与供应链解决方案,但这些模型与国内物流管理所需要的模型并无两样。相反,国际物流更突出的特色是有了更多非量化因素的介人,使得理论的优化方案不具有或具有较低的可行性,因此,定量模型分析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定性方法的广泛应用,从对商务环境背景的理解到国际物流与商务规则的详细分析,对现实经济生活的细致观察、敏锐判断,对以往案例的体会和逻辑分析是国际物流与商务课程最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那些习惯于在建模和计算中寻找解决方案的同学尤其要注意学习方法的调整。

以国际物流中的海上货物运输为例,重点是国际公约,主要教学工具就是逻辑分析和案例讨论。国际物流活动中普遍适用的国际公约既不同于任何一国的国内法律,又与国内法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参与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各国企业在不断实践中发展它,又通过本国加人的公约、协议认可它,并最终使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与其类似的还有国际惯例,这是工商企业在长期业务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习惯做法。当这些做法由权威性的行业协会或国际组织加以归纳、整理、解释并发布后,参与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企业就可以通过自愿选择来使用它。无论国际惯例还是国际公约,各国法院和仲裁机构多数都会认可,并且会根据这些规则来解决商务纠纷。在学习中,对国际贸易术语的理解最好要融入特定的场景中,通过对当事各方理解上的差异来反推对规则的合理解释。所以,与其空洞地背诵“提单是提取货物的凭证”,不如去讨论“为什么提单的复印件不能用来提货”“同时签署多份提单是不是更有好处”“从银行买到提单的收货人有没有可能收不到货物”这样的问题更有助于对课程内容、对实际业务活动的理解和把握。同样地,对如下案例的深人探讨也可以达到异曲同工的效果。

案例举例:某外贸公司代理某工厂进口设备一批,以信用证结汇,提单为指示提单(凭托运人的指示)。之后,外贸公司在向开证行支付货款后得到正本提单。货到目的港后,外贸公司要求工厂支付货款,否则拒绝给付提单。不料,工厂利用与码头堆场的特殊关系凭副本提单提走货物,随后,以货物不符合同品质要求为名拒绝向外贸公司支付货款。如果你是外贸公司业务员,你是否会和工厂一道向出口人索赔,或者你会怎么做来挽回公司的经济损失?

案例探讨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是学习的难点就是结论的不唯一性,甚至可能同时并存截然相反的观点,显示现实生活中业务环境的复杂。例如,在海事欺诈章节中谈到,198]年我国某贸易公司与香港公司签订进口合同,合同采用信用证方式结汇,总计进口48个集装箱共计1019t马口铁和镀锌铁皮,金额近20万美元。货物由香港公司自装自点,并签发“CY-CY”提单。货抵广州后,集装箱外表和铅封完好,但开箱验货后发现,箱内所装的并不是提单所列明的马口铁和镀锌铁皮,而是盛满污水的旧铁桶。如果寻找有关案例的详细材料,有些人会发现集装箱在吊装时曾经流出污水,而承运人并没有作出任何表示。因

此,有人对此案的判决结果并不认同,认为承运人应负有责任,因为机器显然是不应该冒出污水的。而另一些人认为,承运人只能对集装箱表面状况负责,无法发现内在问题。两种说法都有道理,教学的重点并不是判定谁对谁错,而是要利用分析过程去总结国际物流与商务的一般性规则,那就是集装箱运输的承运人通常只对集装箱表面的完好承担责任,除非承运人参与装箱。当然,凡事都有合理性问题,如果出现极端异常情形,如标有固体的集装箱货物却有液体渗出,承运人也应该注意到。假设在业务中出现此类问题,就可以从合理性方面人手追究承运人的责任。

3.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国际物流与商务课程学习中再一个难点就是与实践的紧密结合。与其他物流管理类学科相比较,国际物流与商务课程中所遇到的国际惯例或政府管制问题是所有业务人员每天工作所共同面临的现实问题,这使得本课程的相关内容有着非常鲜明的现实基础。同时,现实的快速变化也为本学科的学习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真实素材。因此,学习中应该时刻对照国际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最新动态,如最新出现的技术贸易壁垒、市场开放政策等,时刻尝试利用现有知识解释业务中出现的新的现象。例如,我国宣布从2007年7月1日开始调低2831项商品的出口退税,一些随后的报道指出此举导致一段时间我国出口海运船舶订舱异常活跃,甚至影响到空运舱位爆满,还有一些地区免税仓库的库位也出现疯抢的场面,而这些都可以利用在国际物流与商务课程中学到的基本知识进行分析、总结。一方面可以分析这些做法的合理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探讨当业务中出现类似事件时,企业采取不同措施可能产生的利弊。这些探讨可以限制在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范围之内,即只讨论这些措施可能对合同履行造成的影响或只讨论可能导致的收汇风险,还可以拓展到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范围之外,如讨论可能对供应链各节点库存造成的影响,对供应商产生的压力等,使讨论更加深人、透彻。

与现实的紧密结合还意味着学习中同样要考虑到现实生活的复杂性。例如,在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的国家因素一章就不间文化背景可能对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但生活中人的复杂性可能导致来自同一文化背景的两个人具有完全不同的行事风格,此时,僵硬地去套理论观点显然不够明智。与之类似,现实的复杂性也表现在一些现实案例的判决或仲裁结果与理论的讨论并不完全相同,或者面对同一事实时出现完全相反的判决结果,或者业务生活中一些企业的做法与规则的要求并不吻合,所有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生活中永远存在某种程度的不确定性,同时表明我国企业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中还存在许多不合理性。但并不能就此认为理论的讨论毫无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完善,一些不合理、不合规范的做法必将成为明日黄花,而对国际规则置若罔闻的企业也终将会付出惨痛代价。

与实践的结合还需要学习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国际物流与商务活动所面对的并不是枯燥的理论或者脱离现实的模型,而是与日常业务息息相关的运作、管理活动,因此对业务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是学习的关键。以国际商务合同为例,仅仅了解信用证流转过程的文字描述还远远不足以真正领会信用证业务的内涵,如果辅助以国际商务实验课程会收到更好的效果。在这方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最早于1999年在国内率先成立了电子商务实验室,先后与北京友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发了企业“外贸业务管理模拟系统”“外贸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网上交易模拟系统”,与南京世格软件有限公司联手陆续开发了“外贸实务教学系统”“外贸单证教学系统”“外贸模拟练习系统”以及基于国际互联网的“外贸实习平

台”系列教学实习软件,通过将信息技术手段与创新教学理念的结合,鼓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各种虚拟资源完成特定的业务流程,从动手实践中丰富学生的认知经验,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系统知识,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大胆尝试实践创新的思路和想法,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