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物流的概念
发布时间:2024-11-20
国际物流,简单来讲就是物流活动超越国家疆界的限制,延伸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Murphy和Wood(2003)曾经将其归纳为“商品跨越国界的位移活动”,他们同时用描述性的 语言将国际物流归为以下几种情形:
(1)企业出口部分自制或自产的产品,如出口造纸设备到瑞典,出口小麦到俄罗斯,或 出口煤炭到日本。
(2)企业进口原材料或制成品,如从加拿大进口纸浆,或从意大利、日本进口摩托车。
(3)在某国生产半成品,然后运到其他国家进行深加工或组装。例如,某企业在美国生 产电子元件,运到远东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利用那里廉价的劳动力进行装配,装配后的零部 件再运回美国,成为最终产品的一部分。
(4)企业具有国际视角,将所有国家都视为市场、供应源或生产加工地。
(5)因为地理原因,国内贸易穿越外国边境(经常处于保税状态)。例如,以卡车运输方 式将货物在保税状态下经由加拿大从底特律运到布法罗,或者由美国本土 48个州运到阿拉 斯加,这意味着负责运输的承运人担负着特殊的法律责任,要保持货物的密封状态,保证在 沿途经过他国时不会有货物被转售或被使用。
明显看出,他们所描述的国际物流多数为企业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进出口 商品贸易或国际贸易为主导,所以也有人直接称之为国际贸易物流。
除此之外,国际物流中还有部分非贸易性的或非企业为主导的国际物流形式,包括:
(1)企业非生产性或非贸易性物资流动。例如,随着国际交往活动的增多,有人提出了 展品物流的概念,来描述为参加国际展出而由母国到展会所在国的展品、道具、宣传资料、招 待、办公用品的国际物流管理。
(2)与国际投资相关的国际物流。例如,某跨国公司决定增加在中国的投资,首先会将 未来所需的生产线或建设用进口物资通过国际物流渠道运到未来的生产基地。
(3)世界各国之间的邮政包裹运输服务,也常被人称为邮政物流,指通过国际邮政联盟 或国际性快递公司而进行的,包括私人文件、商业信函、小包裹(既有私人物品,也有小型货 样等商业性物品)等在内的国际物流活动。近年,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海外代购、跨境电子 商务异常活跃,大量B2C商业活动借助快递完成,邮政、快递企业频繁介入依托电子商务实 现的小批量进出口业务。
(4)国际救援行动或各国慈善机构主导的国际物流。例如,东南亚、南亚海啸事件发生 后,国际救援物资源源不断地由各捐赠国运达受灾国家。又如,国际红十字会将捐赠国捐助 的粮食运往非洲等粮食匮乏的地区,将医疗用品送往埃博拉疫区。
(5)军事行动或军火交易而形成的国际物流。例如,伊拉克战争开始前后,美国及其盟 国的作战人员、军用物资经由欧洲、中东的军事基地运抵前线。又如,产自美国的军事装备 及武器不断被卖到亚洲、非洲等。
(6)其他导致国际物流的情况。例如,每当重大的国际赛事(如世界杯足球赛、奥运会 等)、演出活动或重大宗教活动/事件临近(如每年伊斯兰教的朝圣、梵蒂冈主教逝世)时,一 方面会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人员流向当地;另外,新闻媒体报道中使用的各种器材,赛事、 演出或宗教活动中使用的各类专用物资也会在短期内大量流向事发地或活动地。
所有上述这些活动都属于国际物流涵盖的范围。除个别情况(如军事行动或军火交易 形成的国际物流,由特殊主体进行管理,不属于正常的商业活动)外,其他的如展品物流、投 资性物流等都沿着正常的国际物流与国际商务渠道进行,都包括在本书所讨论的国际物流 活动之中。
4000116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