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各国对结婚典礼有哪些习俗?

发布时间:2024-05-28

各国、各民族的婚礼千差万别,祝贺的方式亦不尽相同,但人们都把结婚看成是人生一件大事。 在结婚时,一般都要举行正式隆重的婚礼。

各国、各民族的婚礼千差万别,祝贺的方式亦不尽相同,但人们都把结婚看成是人生一件大事。  在结婚时,一般都要举行正式隆重的婚礼。通过婚礼,一对新人向社会宣告婚姻关系的确立,一个新家庭就在欢乐、热烈的气氛中诞生。人们借婚礼的机会对新婚夫妇婚后生活幸福、感情美满、家庭和睦、生儿育女、白头偕老表示祝愿和期望。许多婚礼有时还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西方国家的婚礼,分宗教的和世俗的。基督教流行的国家,大多在教堂举行婚礼。  不愿在教堂举行婚礼的,则可以在“婚姻登记处”登记,以世俗方式举行婚礼。  在教堂举行婚礼,由牧师主持,邀请亲友参加。婚礼通常在中午以后举行,历时约45分钟,应邀参加的亲友提前到达,由招待人员引导入座。  婚礼开始时,新郎穿着礼服,站在神坛前等候,新娘穿着白色长裙婚服,戴白手套,手捧花束,由父亲(或哥哥、叔伯等男性亲属)陪同,从正门沿长廊走至神坛。在神坛前,新娘、新郎分左右站立。新娘在左,旁边是她的父亲;新郎在右,旁边是男候相。牧师先问:“是谁把这个女人嫁出?”新娘之父便将新娘的右手授给牧师。牧师又分别征询男女双方是否愿以对方为妻(夫)。得到肯定答复后,新郎将结婚戒指戴在新娘左手的无名指上。  接着进行祈祷、祝福、唱赞美诗的仪式。  最后,新婚夫妇由至亲及主要宾客陪同,到圣坛后面的祈祷室,在登记簿上签名。随后退场,婚礼遂告结束。


结婚戒指通常由黄金或白金制成,呈圆圈形,一般是无缝的,象征着婚姻的圆满、永恒和幸福。


世俗婚礼一般比较简单,仪式包括在主婚人面前,新娘新郎交换誓言,新郎把结婚戒指送给新娘,以及在婚姻登记簿上签名等。


婚礼后当天,通常举行一次宴会或招待会,这种宴会或招待会一般由女方家长负责筹办,邀请双方的家属和亲友参加。


东方国家的婚礼习俗与西方不同。  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有新娘坐花轿、新婚夫妇拜天地、拜父母、夫妻互拜、洞房花烛等等。  日本的婚礼仪式在历史上据说与中国有相同之处。  日本皇室于1993年6月9日为皇太子浩宫德仁和小和田雅子举办婚典时,仍沿用起源于1000多年前平安时代的礼仪,有“告奉之仪”(向先祖和神灵报告婚事)、“结婚之仪”(在“宫中三殿”之一的贤所,夫妇进行礼拜,新郎宣读誓词,夫妇喝神酒,宣告婚姻的成立)、“朝见之仪”(拜见天皇、皇后,报告婚事)以及“供膳之仪”(夫妇喝交杯酒)、“三夜饼之仪”(在四只银盘中分别放入与新娘年龄相等的糕饼,由新郎、新娘品尝,余下的放入紫檀木宝盒内,在新房内放置三天三夜,到第四天,选一吉利地点掩埋,以期多子多福,人丁兴旺)、“宫中飨宴之仪”和“谒陵之仪”等。在朝见之仪完成以后,还举行了与平民见面活动,成千上万的日本群众夹道欢呼,向他们祝福。


送结婚礼,这是世界各国通行的礼仪,被邀请参加婚礼的亲友,一般都要给新婚夫妇送礼祝贺。各国之间的重大婚典亦有致送礼物的。  1906年,美国西奥多·罗斯福总统为他的女儿在白宫举行婚典时,各国首脑纷纷馈赠礼品。  中国的慈禧太后赠送了一个衣箱,其中装满了美丽的丝绸锦缎,是最华贵的礼物之一。


一般情况下,赠送的结婚礼品,可以是婚后家庭生活所需的各种餐具、厨具、衣料织物、床具、装饰用具、妇女饰物以及其他有纪念意义的礼品或文化用品等。毛泽东在刘思齐与杨茂之结婚时①以自己所做的《卜算子·咏梅》一诗手迹作为礼物送给了他们,既体现了亲切的祝贺,又高雅脱俗。


传统的婚礼虽仍为很多人所遵循和喜爱,但也有许多年轻人倾向于更潇洒、自由的结婚方式,例如去风景区、旅游景点结婚;在湖面上荡舟结婚,以示同舟共济;举行简单仪式以免疲惫不堪;以及举行集体婚礼以节省开支等。


为欢庆新千年来临之际,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2000对佳偶于1999年12月31日在北京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举行了大型集体婚礼。庆祝仪式由各界社会名流组成99人的主婚、证婚团为2000对新人主持了婚礼并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来自全国各地新婚、金婚、银婚佳偶题词,同贺的百米长绢展示在“世纪大婚礼”的大厅里。2000年

元月1日0:30举办了“世纪缘”文艺演出。  在新千年第一个黎明,新人们在天安门广场观看国旗升旗仪式,并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36000朵红玫瑰。  随后,赴八达岭长城参加“千米长绢”签名和共植“幸福林”活动。  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将永久留在新人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