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通过介绍相互结识?
发布时间:2024-11-17
“介绍”是社交活动中常见的方式。经过老朋友的介绍,结识新朋友,便捷可靠,易为大家所接受。据说,过去许多英国人讲究“绅士风度”,不经过介绍,不轻易同别人招呼攀谈,所以有的人虽相互经常见面,而从不来往。这种情况,现在虽有所变化,但“介绍”仍然是现代社会中结交朋友的重要途径。国家领导人互访,在欢迎仪式上就相互介绍各自的官员与对方结识。有时,在有的国际会议期间,国家领导人相遇也有自我介绍的,如1998年在英国伦敦第二次亚欧会议开幕前夕,举行的一次招待会上,法国总统希拉克向中国总理朱镕基自我介绍说:“您还认得我吗?我是雅克·希拉克,法国总统。”当时希拉克是主动向朱镕基作自我介绍的。 于是两人十分亲切高兴地相互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如果你新到一地,人地生疏,往往需要借助于几位老朋友的介绍以结交新朋友,从而打开局面。介绍的方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持熟人的介绍信或介绍名片去拜访你想结识的人;也可以在公共社交场合让他人为你介绍认识新朋友;有的热心的朋友还会为你举行欢迎茶会、酒会,把你介绍给当地社会。
在社交场合介绍朋友,要亲切自然。 例如,在家庭宴请或小型招待会上,主人一般都为后到的客人介绍先到的客人。但注意不要带着后到的女宾转圈介绍所有的客人。在大型活动的场合,如果有熟人正在同其他客人闲聊,你便可趋前打招呼,以便朋友把你介绍给大家。在社交宴会场合,作为同一个主人邀请来的客人,也可主动地、有礼貌地相互自我介绍认识。
在介绍两个人相互认识的时候,总的规矩是:把其他人介绍给更为尊贵的人。 例如把年龄较小的人介绍给长者,把一般来客介绍给身份较高的人等等。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进行介绍要慎重。例如你知道他们之间过去可能认识,后又长期互不来往;或者在外交场合,两个敌对国家的外交官同时出席,即使他们个人之间无恩怨,也可能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来往。 这时应尽量回避为他们相互介绍。
介绍人们相认识时所用的语言,以简洁、清楚、有礼貌为好。例如,最客气的方式是以询问的口气说:“我可以向您介绍××吗?”当你在年龄和地位差不多的人群和朋友中时,可以用一种简单的介绍方式:“××小姐,××先生。”特别是在人多的场合,这种方式是最方便的。 还有一种较为随便、朋友式的介绍方式:“××先生,您认识x×先生吗?”还可以有许多其他的说法,例如:“××小姐,这是××先生”;“××先生,我希望你同××先生见见面”;“××太太,这是我的朋友××小姐”等等。有时有人说:“Pleasemeet Mr.Li(请同李先生见见面)”,但这不是一种有礼貌的介绍方式。
当你被介绍后,通常要做的是,握手、面露笑容并说一声:“您好(How do you do)。”在需要表示庄严郑重或特别客气时,还可略施一躬。如见到某人特别高兴,则可以说:“我见到你真高兴。”
在自我介绍时,比较有礼貌的措辞是:“我可以自我介绍一下吗?我的姓名是××(May I introduce myself?Myname is…)。”
当用名片介绍时,可在介绍人的名片左下角用铅笔写上P.P.(pour presentation),后面附上被介绍人的名片。自我介绍则可在见面后当面递交名片。
在私人交往中,有时用介绍信。介绍信一般都写得简单明了,不写其他事项,写好后不封口交给被介绍人。被介绍人一般不直接持介绍信去拜访对方,以免收信人必须当面做出反应,难免感到为难。 可以先把介绍信连同自己的名片送去留给对方的秘书或助手,也可通过邮局先把介绍信寄去,听候对方反应。 收信人则尽快做出安排,或约见,或邀请。 如实在不能尽快安排,也要尽早回信说明。当然,如双方都不拘细节,也可通过电话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