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依法治国的概念

发布时间:2024-05-28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会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一概念有着深刻的内涵: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也就是党领导人民实行依法治国;②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依法治国就是要保证对所有这些事业、事务的管理工作都要依法进行;③依法治国所依的法是指国家的宪法和法律。它是党的主张和人民利益与意志的体现。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就是维护人民的利益和人民的主人翁地位;④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认为法律权威高于个人意志;⑤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早在两千多年前,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就明确提出并阐述了法治思想。值得注意的是“法治”一开始就是作为“人治”的对立物被提出的,亚里士多德曾说:“法治应当优于一人之治”。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人治,法家则针锋相对地提出“法治”,要求统治者“承法而治”。

现代法治理论的形成始于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18世纪启蒙思想家洛克、卢梭、孟德斯鸠等对法治理论进行了符合其时代精神的发挥和阐释,如洛克强调:法律一经制定,任何人也不能有违反它的特权;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依法治国,矛头直指封建王权,这些法治理论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进步思想。从英国的《大宪章》、美国的《独立宣言》、美国宪法到法国《人权宣言》,随着时代的进步,法治思想也在不断发展。可以预见,作为几千年社会衍化的合理选择,法治将发挥越来越巨大的作用


党的十五大郑重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发展民主,健全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或称依法治国,是一个历史的阶级的范畴。《牛津法律大辞典》对法治的解释是“它意指所有的权威机构、立法、行政、司法及其他机构都要服从于某些原则,这些原则一般被看作是表达了法律的各种特性,如:正义的基础原则、道德原则、公平和合理诉讼程序的观念,它含有对个人的至高无上的价值观念和尊严的尊重”。《布莱克法律辞典》则称:“法治是由最高权威认可颁布的并且通常以准则或逻辑命题形式出来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律原则。”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这一论述奠定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理论基础。


依法治国意义重大:

第一,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决定它必须是法治经济。只有严格遵守和执行法律、法规,才能使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转和健康发展。


第二,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保证。民主与法治紧密相连,民主政治建设离不开法治做保障。同时,任何违反法律的所谓民主都会对社会秩序和人民民主权利造成损害,必然危害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第三,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有法律制度的保障。把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在一起有助于社会的文明进步。


第四,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社会稳定、安定团结是我们各项事业顺利发展的前提。稳定压倒一切。要保持稳定,就必须保证人民充分享有民主权利,各种违法犯罪活动能受到有力打击和有效控制,各种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处理,等等,而要做到这些,最根本最可靠的的办法是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