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发布时间:2024-11-17
一 、 忠 诚
公务人员要树立公仆意识,忠诚为公众服务,反对官僚主义和特权意识。为社会和公众服务,这是公务员的天职。公务员就是人民群众的公仆。如果政治制度不完善,缺少对行政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再加上公务员存在特权意识,就会逐步形成一个脱离人民群众,高高在上的官僚阶层。从本质上说,官僚及官僚主义现象是与社会整体利益相悖的,因为官僚要求公众为自己服务而不是自己为社会服务。他们利用特权占有社会资源而不为社会提供相应的服务,从而损害了社会整体的利益,也损害了社会的道德环境。这里要指出的是那种“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清官思想尽管包含了要求官员恪尽职守的因素,但并不符合现代民主法制国家对公共权力、公务员与公众之间关系的理解。在现代法治社会中,公务员并不是社会或公众的“主”,而恰恰相反,因而这一观点并不属于现代公务员的职业道德的规范。
公务员的忠诚对象就是国家,这是一个非常空泛的概念,根据《宪法》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所以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公务员的忠诚对象是人民。公务员对事业要具有真诚之心并有尽心竭力为之奋斗的精神。对党忠诚,即真心实意地拥护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言行一致,表里如一,不搞阳奉阴违。对人民忠诚,即踏踏实实地为人民谋利益,体察民情,倾听群众意见,事事向人民群众负责,反对对上阿谀奉承,对群众漠不关心。对社会主义事业忠诚,即事事处处从社会主义事业出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公务员要珍惜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和义务,有一种向上的力量、进取的精神,对工作抱有献身精神,尽职尽责,讲求效率,反对推诿、拖拉的现象。公务员处于领导和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重要岗位,其思想道德面貌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为此必须以自己的行动为别人作出榜样,从而影响别人,教育别人。以身作则,就会更有说服力,甚至会“不令而行”。行为不端正,下多少命令,百姓也不会服从。目前公务员对国家和人民利益的忠诚度还不理想,公务员的忠诚是通过他的职责体现出来的。
忠诚也要求公务员要做到实事求是,求实精神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个人品行方面的表现。求实,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去认识和处理问题,有求实精神,是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求实,须深人实际调查研究,在调查研究中,要有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从事实践活动的劳动群众才会同你交朋友,才能获得真实的情况。
要认真,不能走马观花,不道听途说,不偏听偏信。以此获得大量而又真实的感性材料,然后通过头脑的思维加工,把握事物本质及其规律,并以此为依据,制订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和具体措施,有效地指导实践。坚持“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的原则。“唯实”,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要敢于坚持真理,不畏权势,不随波逐流。
二、 服 务
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是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公务员道德的基本准则,是用以指导公务员选择其职业行为方向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22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接受人民监督的义务。
为人民服务是中国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最高准则,中国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原则,也是衡量公务员工作态度和责任心的根本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早是毛泽东同志在纪念张思德的讲演中提出来的。我国宪法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必须依靠人民的支持,经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联系倾听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接受人民的监督,努力为人民服务”。因此,作为国家公职人员,各级公务员要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职业道德的基本出发点和指导原则,努力做到摆脱“官气”,克服官僚主义,自觉充当社会公仆,为人民利益服务,对人民群众负责并勇于同危害公共利益的言行和错误作斗争,维护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公务员同其他国家公务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相区别的标志。
我们常讲“权力就是责任,工作就是服务,公务员就是服务员”,不能只当作口号喊。每一名机关干部,都必须把为纳税人服务、为群众服务作为一种价值观念来强化,作为一种行为准则来遵循,作为一种基本能力来提高,作为一种日常习惯来培养。“公务员就是服务员”,这句话中所蕴含的道理,恐怕没有一个公务员或党员领导干部不理解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同志一方面习惯于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另一方面却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了企业和群众的“主人”;一些同志把用纳税人的钱视作理所当然,却不把为纳税人办事看成分内之事;一些部门不善于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换位思考,服务也就常常缺位。
当年朱德同志对一些领导干部的官僚派头非常反感,批评他们“一旦外出,就要有人前呼后拥,层层保卫,把自己同人民隔离开,使群众望而生畏,不敢接近。旧社会与人民为敌的军阀这样做,是可以理解的。但在新中国,共产党员也这样做,令人不可思议。”希望在全国上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要再发生。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的公报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而没有每一位党员领导干部的身体力行,光将“公务员就是服务员”放在嘴上,依然是很难构建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三、 公正
公正就是要求公务员要实事求是,秉公执政。与服务意识相对应的表现是公务员没有服务意识而是官僚主义作风,官僚主义是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对国家和人民的事情漠不关心的思想作风,官僚主义在日常生活中主要有以下表现:高高在上,滥用职权,脱离群众,脱离实际,思想僵化,墨守成规,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守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至于独断专行,压制民主,专横跋扈,称王称霸,欺上瞒下,打击报复,徇私舞弊,贪污枉法等,社会主义社会中的官僚主义是剥削阶级习惯势力在无产阶级政党和国家机关中的反映。社会主义国家机构在本质上不同于剥削阶级的官僚机关,但剥削阶级官僚机关长期存在的官僚习气还在影响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同时,现在各方面制度还不够完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还不够高,加之个人思想品德修养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就有可能使直接管理国家权力的干部,产生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极大,它破坏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降低党的威信,削弱了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的战斗力,严重影响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挫伤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阻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国家公务员应认真招待党和国家的有关各项规定,积极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自觉接受组织和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要充分认识到由于经济、文化和社会历史的原因,同官僚主义的斗争将是复杂的、长期的。
公正是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执行国家公务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要做到公正必须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必须注重调查研究、尊重客观现实。公务员要制定和执行正确的政策,首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忠于事实,尊重客观规律。在工作中,公务员必须深入实际,进行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如实地反映情况,提供真实无误的资料,只有这样才能“从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主观臆断的规律,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在联系,作为我们的行动向导。”否则就会制定出错误的政策,贻误社会主义事业,损害人民的利益。
第二,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忠诚老实是公务员的应有品德,也是国家对人民负责的表现。只有忠诚老实,才能秉公执政。因而公务员应该讲真话,不讲假话、空话、大话,无论对成绩还是缺点,都要一是一、二是二,既不夸大虚报,也不隐瞒缩小,要脚踏实地,不务虚名,扎扎实实地工作,老老实实地为人民服务,决不摆空架子,做表面文章,投机取巧;要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心口如一,多做实事,而不能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甚至颠倒黑白,欺骗人民和政府。
第三,正确用权,不徇私情。公务员应该执政为民,用权为公,坚持原则,秉公办事,公道正派,奉法循理,正直无私,公事公办。做到:处理问题,秉义公心;解决纠纷,主持公道;遇到干扰,铁面无私。要时时处处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利。
第四,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公务员是人民的公仆,一切言论和行动都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以得到广大人民的拥护为最高标准。这就要求公务员坚持“不唯上,不唯书,要唯实”的原则,不畏权势,不随波逐流,不怕丢面子,不怕丢“乌纱帽”,随时为人民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实事求是,秉公执政。
同时公正就要求公务员做事光明磊落,光明磊落是一种襟怀坦荡,正大光明的道德品质,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必须光明磊落,这是由党的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的,共产党员和党的干部的一切工作和行为,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无须隐瞒自己的观点,应公开地向人民大众宣传党的纲领和目的,表明自己的政治态度、工作任务和行动方向。要做到光明磊落,必须实事求是,坚持真理,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对党、对国家、对人民都要忠诚老实,不要弄虚作假,不欺上瞒下,不吹牛撒谎。必须克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低级庸俗作风,有事摆到桌面上来讨论,不在背后议论,不耍两面派,不搞“小动作”,更不能打“黑报告”,写“黑信”诬告陷害。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党、国家和人民的信任。
四、 廉 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22条规定,公务员应当履行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义务。廉洁是人世间可贵的品德,廉洁是信念的试金石。廉洁自律是保持我们党朝气蓬勃、无往而不胜的动力源泉。百善廉为本,万恶贪是源。
为政清廉,既是政府良好形象的主要方面,也是公务员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之一。要使政府和公务员保持清廉,不仅需要政治、法制、行政等方面的措施,也需要从道德文化建设方面做出巨大努力。公务员必须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谨慎使用手中的权力,不可用它来为自己或亲朋好友谋取私利,否则不但最终断送自己的前途,更会对政府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严重的损害。有腐败劣迹的公务员中大多存有侥幸心理、贪婪欲望和面对他人的高收入过于强烈的失落感,正是这些心理因素诱发公务员走向腐败、堕落。所以,公务员特别是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必须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拒绝和反对特权,不得以权谋私,要自觉接受公众的监督。在廉政的同时,勤政也是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所谓勤政就是要求公务员必须尽职尽责,勤勤恳恳为公众服务。勤政的道德规范要求公务员应当认真工作,细致负责,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积极开拓进取,实事求是,坚决反对弄虚作假,以虚假政绩和情况欺骗公众,骗取荣誉和职位等行为。
公务员的岗位责任、职业特点决定公务员要有公平正直,没有偏私,不贪污、不受贿,廉洁清白的思想品德。不论政务类公务员还是业务类公务员,都担负着管理国家各项事务的职责,其全部行为都应对国家和人民负责。损公肥私,贪赃枉法,以权谋私,拘情枉法,诌媚逢迎,盘剥群众,就完全丧失了作为国家公务员的资格,不仅法纪不容,也必将受人民的唾弃。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大力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尤其注意各种各样的干扰,自觉抵制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思想的侵蚀,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保持廉洁奉公、不谋私利的高尚道德品质。
廉洁从政是对每位公务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对我们年轻公务员的一个考验。这个问题是遵纪与违规、守法与犯罪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没做好,就会身败名裂。要常提醒自己,正确看待手中的权力,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把权力看成一种责任,一种为人民服务的手段,在形形色色的考验面前,站得稳,立得住。这里需强调一点,就是要求大家在公务活动中不收取一分钱的不义之财。生活中不能没有钱,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个“道”,就是合法的收入,诚实的、正当的劳动所得。要在头脑中筑起一道拒腐防变的防线,绝不能攫取不义之财。人有欲望是正常的,但不加以克制,往往是无止境的。任何时候,脑子里都要树立一座长城,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绝不能搞权力寻租,要把不能做的事挡在城外。要谨慎交友,注意不断净化生活圈、社交圈。这些关把住了,才保我们一生平安。